查看原文
其他

北化大尹梅贞教授《Nature Communications》:近红外MOF光热材料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1-04-21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近红外光热材料通过抑制辐射跃迁将吸收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能。由于近红外光具有深层次的穿透能力及暗场成像能力,近红外光热转化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光热治疗等领域。传统的近红外吸收有机分子通常需要复杂的化学合成,且在光照下存在光漂白的缺点。因此,研究者急需开发光热性能稳定的近红外光热材料。苝酰亚胺是一种光、热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的荧光染料,其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强烈的近红外吸收特点。然而,阴离子自由基容易在空气中被氧化从而影响使用,所以在空气中稳定阴离子自由基有着重大意义。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课题组报道了首例三维苝酰亚胺(PDI)金属有机骨架(MOF)Zr-PDI(图1),通过框架屏蔽作用可稳定自身产生的阴离子自由基。该材料还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升温效果,光热转化效率高达52.3%(图2)。目前这项工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题为“Stable radical anions generated from a porous perylenediim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boosting near-infrare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DOI: 10.1038/s41467-019-08434-4。博士生吕保中陈宜法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尹梅贞教授为通讯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王博教授课题组为合作单位。


图1 苝酰亚胺金属有机骨架合成及结构示意图。


图2 苝酰亚胺金属有机骨架用于稳定自由基及光热转化示意图。


羧基苝酰亚胺P-2COOH与四氯化锆在二甲基甲酰胺中通过溶剂热法反应生成三维MOF Zr-PDI。此MOF具有极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为优异的多孔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330 m²/g。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气体吸附能力,当吸附高沸点的胺类蒸汽时,可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产生极高稳定性阴离子自由基(Zr-PDI•–)。而产生的阴离子自由基Zr-PDI•–有很强的近红外吸收特点,在0.75 W的808 nm近红外激光照射下,材料迅速升温至100 以上。三维Zr-PDI产生的自由基稳定性及光热升温效果均远远高于单纯有机配体自由基(P-2COOH•–)。通过不同功率激光升温测试及循环光热测试,证明了Zr-PDI•–是一种稳定的温控光热材料。


该课题组前期曾报道以莱啉系Quaterrylenediimide(QDI)、Terrylenediimide(TDI)为核的光热试剂,分别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638–1642,ACS Nano 2017, 11, 3797–3805 等杂志。


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多孔的三维苝酰亚胺金属有机骨架Zr-PDI,表现出以下特点:


(1)优异的3D多孔材料及良好的气体吸附能力。传统的苝酰亚胺材料由于分子间的紧密堆积,通常由一维或者二维结构组成,本工作通过使苝酰亚胺与金属配位将这类材料扩展到三维结构,具有优异的多孔性能及气体吸附能力。


(2)形成具有极高稳定性的阴离子自由基。由于Zr-PDI本身的缺电子性,Zr-PDI可以与胺类蒸汽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生成阴离子自由基Zr-PDI•–。由于三维 MOF的框架屏蔽作用可稳定生成的阴离子自由基,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化学修饰,简单便捷。


(3)高效的光热转化性能。Zr-PDI•–有很强的近红外吸收特点,在808 nm的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光热转化效率达到52.3%。这也是首次报道的PDI基MOF材料,展现出近红外光热升温性能,在光热抗肿瘤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一种基于苝酰亚胺的三维多孔MOF材料,可稳定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近红外吸收特点以及高效的光热转化性能,因而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光热疗领域的MOF材料。


文章信息:

Baozhong Lü, Yifa Chen, Pengyu Li, Bo Wang, Klaus Müllen, Meizhen Yin*, Stable radical anions generated from a porous perylenediim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boosting near-infrare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Nat. Commun. 2019, 10, 767-774.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8434-4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查阅该篇文章。


相关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课题组:利用机械力调控分子内能量转移实现高对比度荧光变色

北京化工大学尹梅贞教授:“聚集增强光动力”、尺寸可缩减的纳米药物

武汉大学邓鹤翔教授团队MOF材料研究成果:从廉价小配体到超大介孔MOFs

中山大学潘梅、苏成勇教授研究团队:可视化各向异性、分步记忆压致变色MOF单晶

西安交大蔡文副教授与厦门大学刘刚教授综述论文:基于MOF材料的刺激响应系统应用于药物递送的最新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团队利用微流控技术开发出一种功能性维生素 MOF 水凝胶微纤维

基于MOF的二维纳米反应器合成二维磷材料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关注高分子科学技术 👉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